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(yè)解惑也。”千百年來,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秉承這一信念,用知識的甘露滋潤求學者渴望成長的心靈,用智慧的火花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燈。尊師重教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從荀子的“國將興,必貴師而重傅”到新時代的“教育興則國家興,教育強則國家強”“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”,尊師重教的思想跨越時空,歷久彌新。
“春風化雨”四個字生動地描繪了教師的工作。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,教師可以是嚴師,可以是慈母,也可以是朋友。為了學生不斷進步,有高標準嚴要求的指導,有無微不至的關懷,也有坦誠相待的分享與解惑。正是教育工作者們春風化雨般的無私付出,讓無數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感受到了溫暖與力量,成長為有益于社會的棟梁之才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學生的成長與成就是教師工作成果的最直觀體現。在教育的這片熱土上,無數教師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,換來了滿園桃李的芬芳。“扎不進泥土地,就長不成棟梁材”的李保國、“為學當如金字塔,要能博大要能高”的衛(wèi)興華、“點亮大山女孩的人生夢想”的張桂梅……作為人民教師的優(yōu)秀代表,他們的名字,鐫刻在教育強國的基石上,他們的故事通過學生的成長軌跡,被一代又一代人傳頌。這些教師,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“學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的深刻內涵,成為學生和更多教育工作者心中永遠的燈塔。
“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教育大計,教師為本。”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和社會的進步,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發(fā)生變化。在網絡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飛速發(fā)展的今天,教師被賦予了新的使命,要努力成為學生個性發(fā)展的指導者、創(chuàng)新思維的啟迪者以及終身學習的伙伴。這是挑戰(zhàn),也是機遇,鞭策著教師不斷自我革新,在扎實的專業(yè)基礎之外,還要具備跨學科的教學能力,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,培養(yǎng)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薪火相傳,傳遞的是知識的火種。“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,甘當人梯,甘當鋪路石”。當今社會,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,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,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,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融入課堂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。讓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,逐漸成長為有知識、有能力、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。
薪火相傳,傳遞的是創(chuàng)新的精神。“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的工作”。創(chuàng)新是引領發(fā)展的第一動力,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,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精神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。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和實踐者,應積極營造鼓勵創(chuàng)新、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,激發(fā)學生的好奇心和創(chuàng)造力,引導學生敢于質疑、勇于探索、善于創(chuàng)新,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,在學習中創(chuàng)新,從而培養(yǎng)出具有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。
薪火相傳,傳遞的是強國的責任。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,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‘大先生’”。教師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,更應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,通過言傳身教、以身作則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,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的發(fā)展大局之中,激發(fā)他們?yōu)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豪情壯志。
在第四十個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讓我們共同致敬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,感謝他們用無私的奉獻和不懈的努力,為國家的未來播種希望,為民族的復興筑夢前行。期待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,不斷自我提升,實現個人的價值與夢想,收獲滿滿的喜悅與滿足!
文/侯靜靜 責編/吳楠璐